中国朝代
正统性
刻有“大清帝国之玺”篆书字样的清朝玉玺。玺是政治权威及正统地位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之分裂时期为多个王朝并存时期,而各王朝亦有各自的朝廷及政治体系。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包括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
中国传统历史学对“朝”与“国”有作出区分:仅正统之政权可称“朝”;非正统之政权不论世袭与否都称“国”,又有学者称之为“伪朝”。现代学者对于某些王朝的正统之分仍存有异议。
中国分裂时,王朝与王朝之间的关系通常关乎政权的正统性,而正统性则源自天命。实际正统是个根据政治目的多变的概念。典型的正统说有以统治中国本土者为正统,承接前朝者为正统,或以是否是汉族王朝为正统。汉族所建之王朝通常以华夷之辨而自视为正统,并同时拒绝承认其他民族建立的王朝为正统政权;非汉族王朝则以中华文化及中国历史之继承者的身份自居,同时自称为中国正统。虽然分裂时期多个王朝并立的局面引起朝廷官员与史学家的正统之争,北宋政治家欧阳修则主张分裂时期的中国并不存在任何正统王朝。若以此观点,宋朝之正统地位源自其结束五代十国乱局之能力,而非继承自后周。同样,欧阳修认为三国、十六国和南北朝等分裂时期亦无正统王朝。
下列为历史上或现今有正统争论之历史时期:
三国
东汉禅让帝位于曹魏,故曹魏的正统性来源于东汉,同时否定它国的正统地位
蜀汉否认曹魏篡夺的合法性以复兴汉朝为名以正统自居,同时否定它国的正统地位
东吴否认曹魏篡夺的合法性自称承袭汉朝而以正统自居,同时否定它国的正统地位
曹魏禅让帝位于西晋,故西晋的正统性来源于曹魏,以曹魏为正统。
唐朝认可曹魏正统,同时也将孙吴称为正统,称之为吴朝,为六朝第一代,将唐以前的历史概括为“汉魏六朝”。而南宋理学家朱熹则主张视蜀汉为正统
东晋、十六国
东晋以正统自居,血统上东晋的正统性来源于西晋。
数个位居十六国之列的中原王朝如汉赵、后赵、前秦等亦自称正统
南北朝
所有该时期的王朝均以正统自居;为此,北朝蔑称南朝为“岛夷”,而南朝则蔑称北朝为“索虏”
五代十国
后梁上承唐朝,并自视为正统
后唐以光复唐朝为名而自称为正统,同时否定后梁之正统地位
后晋受契丹册封为皇帝,故后晋的正统性来源于契丹。
后汉在后晋为契丹所灭后自称承袭后晋而以正统自居。
后汉禅让帝位于后周,故后周的正统性来源于后汉。
后周禅让帝位于北宋,故北宋的正统性来源于后周,按此说则法统最初源于契丹,但北宋否认契丹起源并以五代为正统,亦有主张五代十国时期并不存在任何正统王朝者。
南唐曾被当时部分学者视为该时期的正统王朝
辽朝、宋朝、金朝
辽朝为金灭亡后金自称继承之辽朝法统,并以正统自居
北宋与辽约为兄弟之国,故双方皆承认对方的正统地位
北宋联金灭辽后被金灭(靖康之难),后南迁
南宋向金称臣(后改称叔侄),并受金册封为皇帝,故法理上南宋的正统性来源于金,同时血统上南宋的正统性来源于北宋
元朝承认辽朝、宋朝、金朝、西辽之正统地位,故编修《辽史》、《宋史》、《金史》三部正史
明朝、北元
明朝承认元朝为正统,但宣称已继承元朝之法统,故北元为非正统政权
北元统治者保留“大元”国号及其他汉式名号直至公元1388年;中国式名号亦于此后数次重用
蒙古族史学家Rashipunsug称北元为元朝的直接延续;灭亡北元的清朝则取得北元之正统,故明朝为非正统王朝
清朝、南明、明郑
清朝承认明朝为正统,但宣称已继承明朝之法统,故南明为非正统政权
南明以正统自居直至灭亡
位于台湾的明朝残余势力明郑拒绝接受清朝之正统地位
朝鲜半岛上的朝鲜王朝及越南后黎朝曾承认南明为正统
日本江户幕府否定清朝的正统地位,并自认中国代表“华”之正统性已为日本所取代,此乃《中朝事实》与《华夷变态》的基本论述
元朝、清朝
部分汉民族主义者及日本右翼等认为由满蒙民族建立的元清不属于中国王朝,故不具有正统地位,详见元清非中国论
大多数现代历史材料大多按以下顺序排列中国历史: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东周 → 秦朝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晋朝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宋辽金夏→ 元朝 → 明朝 → 清朝
在仅有一个王朝可被视为中华之正统下: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东周 → 秦朝 → 西汉 → 东汉 → 曹魏 → 西晋 → 东晋 → 刘宋 → 南齐 → 梁朝 → 陈朝 → 隋朝 → 唐朝 → 后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 北宋 → 南宋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同宗关系
汉光武帝与汉昭烈帝均出自同一家族,但在史学界被视为两个不同王朝的开国之君。
中国历史上有诸多王朝均出自同一家族,但因国号不同或政权发生某种根本性变化等原因而被后世史学家冠以不同名称加以区分。另外,中国历史上亦有王朝自称为某先前王朝的后裔,以取得或加强其统治的合法性与正统性。
下列为获得大部分史学家认可的同宗王朝:
西周、东周均由姬姓统治,统称“周朝”
东周开国之君周平王姬宜臼为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姬宫涅之子
西汉、东汉、蜀汉、刘宋均由刘氏统治,其中西汉和东汉统称“汉朝”
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为西汉开国之君汉高帝刘邦之九世孙、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之七世孙
蜀汉首位君主汉昭烈帝刘备亦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
《宋书》称刘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为汉高帝之弟楚元王刘交的直系后裔
西晋、东晋均由司马氏统治,统称“晋朝”
东晋第一位君主晋元帝司马睿为晋宣帝司马懿之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
汉赵、胡夏均由挛鞮氏(后改为刘氏及赫连氏)统治
汉赵开国之君汉光文帝刘渊与胡夏首位君主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分别是刘羌渠和刘去卑之后代;据《北史》记载,刘羌渠及刘去卑是兄弟关系
前燕、后燕、南燕均由慕容氏统治
后燕首位君主燕成武帝慕容垂为前燕开国之君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子
同样,南燕开国君主燕献武帝慕容德亦为燕文明帝之子
北魏、南凉、东魏、西魏均由拓跋氏(后改为元氏及秃发氏)统治
北魏开国之君魏道武帝拓跋珪与南凉建立者凉武王秃发乌孤皆为魏圣武帝拓跋诘汾之后代,分别出自其子魏神元帝拓跋力微及秃发匹孤的房支
东魏唯一一代君主魏孝静帝元善见为北魏第七位皇帝魏孝文帝元宏之曾孙
西魏建立者魏文帝元宝炬为魏孝文帝之孙
西凉、唐朝均由李氏统治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为西凉开国之君凉武昭王李暠之七世孙
南齐、梁朝均由萧氏统治
梁朝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之父梁文帝萧顺之为南齐第一代君主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
后汉、北汉均由刘氏统治
北汉开国君主汉世祖刘旻为后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知远之弟
辽朝、西辽均由耶律氏统治
西辽第一代君主辽德宗耶律大石为辽朝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八世孙
北宋、南宋均由赵氏统治,统称“宋朝”
南宋首位皇帝宋高宗赵构为北宋第八位君主宋徽宗赵佶之子、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赵桓之弟
元朝、北元均由孛儿只斤氏统治
元朝末代皇帝与北元首位君主为同一人,即元惠宗妥懽贴睦尔
明朝、南明均由朱氏统治
南明首位皇帝弘光帝朱由崧为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万历帝朱翊钧之孙
后金、清朝均由爱新觉罗氏统治
后金最后一位大汗与清朝开国皇帝为同一人,即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