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宗并没有大智慧,那些你不知道的中西方文明差距

我们大部分中国人啊总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觉得我们现在虽然比不过西方,但是我们的老祖宗是很聪明,在古代是遥遥领先的。国内的教科书,但凡提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一定会对比同时期的欧洲,习惯性的表述是这个东西领先欧洲多少多少年。著名的国师爱德华兹张维为,他曾经在2014年在《日人民报》上发表文章,中国至少在1,500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全面领先当时的西方,张维为的言下之意,你们西方没有什么牛逼的,我们家祖上也阔过,那么古代的中国真的领先西方吗?

大家如果看过好莱坞著名的冒险系列电影夺宝奇兵,会在第五部里面《命运轮盘》,看到一个非常神奇的古希腊的时空机器,传说是古希腊的神人阿基米德制造的能够穿越时空的轮盘,实事求是的说,古希腊是没有这个机器的,但是好莱坞也不是完全编撰,他的灵感来源是一个同样非常神奇的机械,安提凯西拉机械。

这么说吧,人类历史上最逆天,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发明里面,无论是谁来排,排名前三的一定有安提凯西拉机械,这个非常逆天的玩意,是1901年在希腊海域附近的沉船中发现的,发现的时候它已经碎成了好几大块了,而且被海水腐蚀的非常严重,和海里的岩石粘在一起了,只有表面的几个齿轮清晰可辨,所以当时并不能确定他到底是干啥的。直到1971年研究人员用伽玛射线和x射线,对其内部的结构进行扫描之后,才得知其内部配置了精密的齿轮装置,还有用希腊文篆刻的使用说明书。又到了2006年《自然》杂志发表了对这个机械研究,复原的相关论文,大部分人才算真正了解到他神奇之处。准确的说安提凯西拉机械是个天文计算机,它可以计算太阳地球和月球,以及当时已知的五大行星的运动位置和相位信息,并且可以用希腊人熟悉的多重年历来显示,还可以预测日食和月食。

如此复杂的机械装置直到14世纪,欧洲制造出天文中之后才重现于世,而这个玩意的制造年代根据测定,它是在公元前150年到100年之间,制造的距今已经2100年了,那个时候对应的是中国的西汉初年。这么个超越时代的神奇发明,和同时代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扯上关系也是很自然的。因为历史上真实的阿基米德在机械发明方面的造诣,那是堪称穿越时空级别的神存在。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理解阿基米德都以为他是数学家,比如他用逼近法算出球面积、球体级、抛物线、椭圆面积等等,这也是微积分的起源。但其实阿基米德除了在数学上的成就,他在机械制造方面,那也是神仙级别一样的存在。他年轻的时候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求学,发明了一种螺旋抽水机,到如今埃及的农村依然在使用。

  • 古希腊因为文化发达科学昌明,不仅诞生了影响至今的西方民主制度,更是产生了一大批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科学家,比如数学家埃拉托斯特尼,他也是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他有什么成就呢,在公元前240年就精确的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
  • 现在很多人以为,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16世纪完成环球旅行之后,大家才知道地球是圆的。并不是这样,古希腊人早就知道了,大科学家亚里斯多德早在公元前350年,他就根据不同地方同一时间的天象不同,指出地球肯定是个球体,根据亚历斯多德的理论,数学家埃拉托斯特尼他就开始盘算,怎么用几何的方法估算出地球的周长,他就用了一个非常精巧的几何算法。
  • 就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和阿斯旺,这两个城市是在同一条经线上,在夏至的那天测算出正午时分,太阳通过立柱投射到地面的角度差,这两个地方因为不同的纬度,它投射的角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通过几何的算法,地球的周长就是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除以阴影之间的角度差。用这个算法埃拉托斯特尼测算出地球的周长,和今天公认的长度误差大概只有0.8%,这个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结果。
  • 他还用同样的方法,估算出了地球和月球的距离;
  • 他算出一年的时间要比365天多一点,所以需要4年润一天;
  • 他甚至还发明了一种质数的算法可以筛选质数。

这一切都是在公元前240年前完成的,那个年代是什么概念?中国正处于战国七雄的末期,秦始皇正在算计吕不韦,那个时候是中国百家争鸣的辉煌时期。中国在数理逻辑上最高的成就是九九乘法表,那也只是一种算术,还谈不上数学,而中国最牛逼的数学书《九章算术》还有100多年才诞生。当西方这些神人和神器出现的时候,我们的祖宗并没有任何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东西。我们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其实啊很多在别的民族啊也有,根本算不上独创,比如造纸最典型的就是古埃及的莎草纸,它也是由植物的根茎制成的,制作精美书写方便,很显然它也是符合纸的标准的,英语中paper这个词,它的词源就是来自于埃及的莎草纸。古埃及人用莎草纸的时候,我们中国人还在用竹简和木牍,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所以呢只能说蔡伦发明了中国特色的宣纸,而不能说他发明了纸,因为纸的定义有很多。大家如果现在去英国还能在大英博物馆里面,看到来自古埃及写在莎草纸上的林德数学手卷,它是公元前1650年的埃及数学教科书,距今3670多年了。这部写在莎草纸上的著作,主要是用一元二元的方程来求解三角形的面积,比起我们的勾股定理是高级的太多了,而它诞生的时候对应我们的商朝立国,整个华夏大地甲骨文刚刚出现,根本就没有数学的影子。

再比如算盘,这个可以算是中国的特色了,很多人都引以为国粹,但是且慢啊,算盘它也不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大名鼎鼎的苏美尔文明的泥珠算盘是史上最早的算盘,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300年到2700年之间,那个时候华夏族刚刚成型,还在中原地区茹毛饮血呢。再比如古罗马的沟算盘是用青铜做的,同样是五进制,而且可以运算分数,已经和中国的算盘很像了,但是人家可是出现在古罗马的时期。而中国常用的4珠算盘,是到宋元时期才出现,而5珠算盘是到明朝才有的,所以别说和苏美尔比,就是和古罗马比,古代中国在科学上也毫无优势,没啥可以骄傲的。

唐朝最传奇的丈夫杜环,他是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到达非洲的中国人,在他的《经行记》里面,就记载了他到达亚历山大城的时候,看见当地的医生已经可以进行开颅手术了,而中医到今天还在吹带货大师钟南山的连花清瘟。说实话当我们越是对世界上其它的古老文明有所了解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的认识到,不仅近代中国比不上西方是事实,古代其实也比不过,我们引以为傲的祖宗并不比别家强,甚至可以说差得远!

我们中国人虽然自诩聪明,但是因为数理逻辑方面的缺乏,导致我们现在文化里面的一些基本的东西都是泊来品。我举几个例子,比如音乐,中国古代的音律只知道五音宫、商、角、徵、羽,成语五音不全就是这么来的。但现在我们知道基础的音阶是七个音,这是西方传来的,中国古代的五音,只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少了fa和si两个音阶,几千年来我们的音乐都是残缺的,没有西洋音乐的传入,我们只能在五音中陶醉;
再比如我们古代连加减乘除之类的,基本运算符号都没有,全靠语言表述;
甚至于文言文也没有基本的标点,导致今天很多文言文因为断句的问题,存在极大的争议;
古代中国人的鞋也一直是不分左右的,穿起来非常难受;
古代的车马没有减震器,因为我们没有发明弹簧;
古代的中医不学解剖,老中医治病全靠经验,最基本的人体结构知识都是错的,第一本中医解剖的书,是清末的王清任在1830年出版的《医林改错》,所以其实中国的基础科学从总体上来说,就没有领先过欧洲,一直在落后。

崖山之战宋朝灭亡之后,连文化方面也全面落后,700多年来乏善可陈,近200年呢更是昏暗无比!特别是鸦片战争后,所谓的屈辱历史,导致很多国人,普遍有一种和西方文明对抗的心理,就热衷于从所谓的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去找出祖先的荣光,证明我们祖上也阔过,这种心理也导致“于丹模式”的国学路线在国内一度很吃香,说白了就是依靠对传统文化的一知半解,用国学的裹尸布,给底层的受众人灌虚幻的鸡血,他们抓住的就是很多中国人特有的“祖宗一定有大智慧”的这种自豪,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很多所谓的传统文化,其实都和洋人密不可分。

比如二十四节气就是在洋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完善定型的,要是靠我们祖宗留下来的所谓智慧,我们现在还确定不了节气的具体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呢,二十四节气的真正成型啊是在汉朝,公元前104年汉朝颁布了《太初历 》,正式把二十四节气作为历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天文位置,但是啊当时的天文观测水平非常低,对于如何确定太阳在黄道的精确位置是个大难题,长年累月下来的这种观测误差,积累起来就会导致很大的偏差。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都会对日食月食这类周期性的天文现象出现错误的预估,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确定也经常出现错误。所以到了唐朝的时候,在印度来了一个精通天文的高僧善无畏的组织下,修订了更为准确的《大衍历》,而宋朝的官历《应天历》,则是来自小亚西亚的伊斯兰学者马依泽,他用数理天文学的方法来编纂,到了元朝郭守敬根据阿拉伯传入的天文算法和历书,又主持修订了更为准确的《授时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根据全国各地实测的数据来编纂历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即便如此偏差依然存在,直到明朝末年崇祯的时候朝廷请来精通天文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主持再次修订历法,他凭借这个时候已经出现的天文望远镜等等设备,进一步提升精度,制作出了《时宪历》,这也是我们使用到今天的农历,它在诞生之初正式的名字叫做《西洋新法历书》。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传统不假,但是这些节气的时间点的确定,每一次精度的提升都是依靠外来的科学技术的输入,如果按照祖宗的智慧,连个日食月食都预测不了。

再比如地图这种常见的东西,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就已经出现了世界地图,是最古老的世界地图,但是中国的学者长期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连中国地图都整不明白,更不要说世界地图了,直到元朝的时候才有了第一张中国的全国地图,是来自波斯的科学家扎马鲁丁绘制的,他用了阿拉伯的制图技术,制作出了中国的第一张全国地图《元大一统志》,而中国的第一张世界地图就更晚了,是出现在万历的十二年也就是1584年,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传教的时候,他和官府合作制作了一张名为《山海舆地全图》的地图,这是第一张带有中文注释的世界地图,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地球是什么样。

对于这些西方的科学技术,连清朝乾隆年间官方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也不得不承认“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造之巧,实逾前古 ”也就是承认欧洲的科学技术确实比中国强,但是呢它同时又深深的鄙视“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一方面不得不承认人家先进,一方面由于觉得是奇技淫巧,精神上十分分裂。这种分裂,其实主要就来自于对自己祖宗的崇拜,中国人由于一直没有主导地位的宗教信仰,所以对于祖宗的祭祀和崇拜,就代替了主流宗教的位置,形成了独特的厚古薄今的传统,这种传统的核心就是喜欢崇古、师古、泥古,就是什么都觉得祖宗的好,大道理都在故纸堆里面了,不用创新只需要守旧。所以中国的科举一千多年来,翻来覆去就考了几本脱离现实的破玩意,中国古代的很多读书人为了让自己的著作能够流传下去,专门喜欢托古作伪,就是宁可放弃原创的荣光,也要拼命用祖宗的名号来写,比如《尚书》里面就有很多后人添加进去的伪作。

康有为搞百日维新的时候还要把孔子搬出来,专门写了一本《孔子改制考》,就说六经都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的作品,孔圣人都要改制,那么我们也要改革,没办法中国人就是买祖宗的帐必须这么说。这种对于“祖宗有大智慧”的迷信,大部分中国人都觉得祖宗达到的高度,是我们需要世世代代学习和领会的,而且还不够。有时候自己混的不好,都是因为没有好好领会先贤博大精深的精神。可是回头一想,所谓的先贤他们的高度是什么?毫不客气的说,今天随便去一个中学拎出一个高中生,他所掌握的科学常识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就足以超过诸子百家中的任何一个了,那些常识认知没有超过天圆地方,道德觉悟没有脱离君臣父子的矇昧时代,里面就算是最聪明的人,能聪明到哪里去,只不过是站在那个时代的前沿,他们思想的光芒,也许可以说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但是要说现在还能够引领人类,那不是可笑吗?

人类自文艺复兴后的知识大爆炸,这几百年来的科技大创新难道都白搭了?都不如两三千年前的思想,任何时候承认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也不承认落后,我自己也是看四书五经长大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毫不讳言到今天我还是对诗词歌赋这些东西有很大的兴趣,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传统文明的传承者,我甚至也会给自己的儿女,讲一些传统的东西,希望他们将来能够理解华夏文明的精髓所在。因为作为人类,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我们的情感和认知里面,总有一些共同的东西,这些东西,作为人性中不可更改的一个部分,它是需要通过传承来感知的,这个呢是我们学习古代的典籍、以及诗词歌赋的意义所在。

作为中国人,我们还需要去了解自己的血脉来源、文化缘起、历史典藏,但所有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盲目的去崇拜祖先,我们中国人所谓的传统文化,糟粕要远远的多于精华,你看所谓二十四孝里面的那些故事,什么孝感动天、埋儿奉母、卧冰求鲤,那都是赤裸裸的编造的假故事,反常识更反人类,完全是用虚构的东西来扭曲正常的人性。你再看看李时珍那本被奉为国粹的《本草纲目》,里面什么“老母猪粪治血崩”、“蝙蝠屎治眼疾”、“父母指甲烧灰治小儿腹胀”……这些破玩意儿让人瞠目结舌,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些严重侮辱正常人类智商和伦理的东西,如果能够当成国粹,恰恰说明所谓的传统文化的病灶所在,三个无:无科学、无逻辑、无人性。

不理解这一点,也就无法理解唐宋之后,为什么我们会离现代的文明越来越远,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经,这些旧时代作为儿童发蒙读物的东西,一半以上的内容说是文化遗毒绝不为过,不仅在诸多的常识认知上,无法让孩子更好更快的理解这个世界,更要命的是在价值观的宣扬上,世俗功利、愚忠愚孝,距离塑造一个现代的社会公民相去甚远,这样所谓的传统国学,不过是重复700年来华夏文明没落的轨迹罢了,关键是这种没落的根源,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意识到在哪里。所以像武术、中医这种本质上算是舞术、巫术的东西,在现代科学如此昌明的今天,居然还备受追捧招摇过市,这些曾经让我们自豪的东西,其实也是阻碍我们进步的东西,如果妄图从中找到现在甚至将来的问题的答案,那是徒劳的。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古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其实和他所处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了解,却没有必要去推崇了,甚至可以决绝的说很多传统文化的思想,就像文言文一样,它是一种死去的文化标本,我们有解读的意义,但是没有重生的必要。我在这里不是要轻视古代的文化、或者古代的人物,而是要说我们需要正视时代对于人类的局限性,不要妄图从故纸堆里面去发现牙碎,来掩盖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即便我们的祖宗真的是英明神武,关我们什么事呢?我们在四书五经之中陶醉的再多,能够解决任何一个掐脖子的难题吗?能够建立一个现代的宪政民主的社会吗?

网红于丹曾经吹嘘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啊别说半部啊,就是十部百部《论语》也治不了天下,它连现代社会最基础的概念都解释不了,甚至是格格不入,里面有很多有益的东西,但毕竟已经落伍了,也许还能够解答我们人生的一些困惑,但是已经不能解决现代社会现实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只不过能提供一点情绪价值罢了,所以对于祖宗的东西啊,我们需要了解、需要传承,但是不要去神化,他们有伟大的地方、有局限的地方,也有很多糟粕的地方,横向比并不比别人家的祖宗强,纵向比甚至也不会比我们这些后代强,我们该做的不是去迷信祖宗,而是要超越祖宗!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